有朋自遠方來-剝皮寮

 

在『魔力樹』認識一年的『咪咪』,

住在美國多年,早在半年前就約好今年十月要回台慶雙十,

也要與我們幾位魔力樹上認識的格友見面。


 

終於等到10/9  這天,早上我們約在龍山寺捷運站碰面,

 

一經介紹,『原來我們倆個是同年生的』

咪咪的夫婿James與大姊大相見歡。

 

經過萬華這條有名的『青草巷』

左下圖很像菠蘿的,原來叫『林投子』,讓我想起一個古老的故事『林投姊』。

右下圖一堆人大排長龍原來是有家大善人,

每到初二.十六就在當地發送五百個便當施予萬華一帶的遊民。

 

來到『剝皮寮歷史街區』

「剝皮寮歷史街區」位於臺北市萬華區,

北臨老松國小,東至昆明街,南面廣州街,西接康定路,

為臺北市今日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

在目前可得的艋舺地契資料中,福皮寮街在嘉慶四年便有店屋買賣的紀錄,

可以推估剝皮寮聚落的成形當在清代早期,開發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時間。


目前入口處第一家正在展出電影艋舺美術設計及道具展


 

 

 

今天除了咪咪夫婦,還有  大姨大姐大merle與我



 

老式的照像館,背後都有現成的圖樣或風景畫當布景。


 

看過老外擺麵攤嗎?


 


 

大約五0年代的電影



 

James 與  鮑伯霍勃 是否有幾分神似?


 

三明治人:請進來看免費的電影。



 

左:年輕時的張美瑤                                        右:二秦二林的全盛時期


 

今天唯一的男士James 可真忙呀!


艋舺的拍片場地

電影《艋舺》取景的「剝皮寮」老街位於康定路173巷。

由於電影賣座,許多影迷,尤以青少年來此朝聖,遊客暴增成為台北市最熱門的景點之一。



 

日式木格窗立面的古樸外觀,地區性的小旅社,簡便又狹小,

客戶來源較複雜,費用也較低廉。為中下階層民眾暫居所。

 

早期的『矸仔店貨品』:那時沒有現在的超商,提供的食品也貧乏。





牆壁上可愛的彩繪,還有福祿壽三仙呢!


 

James 現場體驗扮演狀元郎的神氣風光


 

 

是剝獸皮?剝樹皮?還是閩南語發音的北皮?

剝皮寮的由來:

據地方耆老所言,剝皮寮乃因 清朝時期福州商船運進杉木,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

 




 

這樣的艋舺一日遊,是否很充實?


 

午餐:

在對面不起眼的一角,卻有五十年歷史的老店享用。



 

切仔麵

 

燙地瓜葉

水餃

 

香酥紅麴魚

 

香酥土托魚

 

炸蝦捲


 

肝璉


 

午餐後,送咪咪夫婦倆到小巨蛋,看國慶聯歡會表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