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笨港板頭藝術村

 

遊過台灣玻璃館,我們車來到~

嘉義縣新港鄉的板頭村,三百年前叫古笨港,曾經是漢人最早來台開墾的地方,

卅年前還有一條台糖嘉北線的五分小火車經過,但是小火車停駛後,村莊也跟著沒落,

最近幾年因為幾位被稱為「三呆一瘋」的社區工作者,重建火車站,

還打造成全台唯一的交趾剪黏藝術村,透過大型越堤創作和Q版的「一家一故事」戶外創作,

連續三年拿到文建會的「藝術介入空間」肯定,也成為農委會農村再生的模範,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一起來看板頭村的故事。

~~~~~~~~~~~~~~~~~~~~~~~~~~~~~~~~~

<這不是真的火車,社區叫它「山寨版小火車」>

駕駛小火車的是陳建勳,在列車上高掛著,「客人的厝」的旗幟,

告訴別人他是客家人,全家都說客語!

原本他經營遊覽車事業,一場大病,改變他的人生觀,不再跑車,回頭關心自己的家鄉。

 

這個社區的輝煌歷史,成為古老的傳說,沒落的鄉下,年輕人加速逃離,只剩下老人和小孩!

陳建勳的父親,早年從新竹關西搬下來定居,從此把這裡當成新故鄉,

他和另外三人被稱為「三呆一瘋」,陳建勳就是那個瘋子,他打造了社區的山寨小火車

 

 

 

這裡以前叫做古笨港,曾經有幾千戶的人家,後來這個地方變得很蕭條、很落後,

幾乎沒有人願意到這個地方來。在99年全村人口大約戶籍數在739(人),實際人口不超過500人。

 

[頂菜園協會理事長 陳明惠]看到自己的故鄉景觀崩潰,人的生活崩潰,社區剩下老人跟醉漢,

做社造的概念就是從那一條廢鐵道開始,看到廢鐵道整個都陷下去,車站也沒有了,社區廢棄物雜草叢生。



首謀大呆是陳明惠,他的專長就是社區工作,他一點一滴用影像紀錄下來。

陳明惠一直思考要怎麼把故鄉找回來?他想到了他童年裡,記憶中的故鄉、故鄉的味道,

包括橋梁、車站幾乎都用舊的,然後用一句,「相信有一天、火車會轉來」的標語,

把斑駁的歲月放在裡面,童年的感動就從這個地方開始,

接下來,交趾陶大師陳忠正也一起號召整治社區,變成了第二呆。

93年這邊開始做第一個公園,就是由板陶窯的陳理事長,他(們)帶頭去做,

很多人看到他們在做,大家很高興,在做公園的時候,要整地,差不多有七、八十人來幫忙,

村裡以前除了廟會,沒有這麼多人出來共同做一件事情。

 

理事長 陳忠正說:如果要做,就通通把它整理,明知經費要很多,

社區營造就是從那個開始。

社區營造圈有一句話說,社造沒有終點,板頭社區一步一步整修台糖廢棄鐵道,

再放進交趾剪黏空間藝術開始改變了社區。

 

這個社區,要去活化,使它未來變成一個樂活又有潛力的社區,人的因素是非常重要。

村民其實是自發性的,就是為了想要保存他們在地的一些文物,或者是一些文化特色,

所以他們先去做火車,慢慢地,他們就因為有這些努力,加上些農村的特色,觀光客就進來了。

 

 

由一個,原本有的藝術文化的相關產業,跨到整個跟社區上的結合,

那跟原本的社造的方向,純粹地就是,只有做內部力量的一個凝聚不一樣,

第二個特點在於,它把這種藝術跟社區上的力量邁向了觀光化。

一般的社區,多半是靜態的參觀,板頭則是將產業結合社區走向觀光化,

觀光客進來後,開始規畫旅遊路線,利用動態的遊園車接駁,吸引其他社區來參訪。

 

板頭村選擇了在地的交趾剪黏,來建構藝術村,用立體陶板呈現社區一家一戶的故事。

 

古笨港陶華園即過去的古笨港交趾陶工作室,後來轉型擴建,

成為台灣第一座以交趾陶為主題的服務型藝術文化園區,西元2005年12月才落成。

座落於新港鄉南港村的北港溪畔,佔地一千坪,

前有二級古蹟水仙宮、後有全台最長的五分車鐵路橋歷史建築。

笨港陶華園集合了文化產業與創意運用,提供訪客傳統,釋、道、儒文化的核心知識與優質美感,

讓訪客有機會做親子DIY深度體驗。園區展示文化創意產品、親切的服務與美麗的空間、

春夏夜滿天飛舞的螢火蟲與蛙鳴,秋天有溪畔的蘆葦花伴著夕陽、花開遍地,

冬天有候鳥到訪、生態豐富,藉著地方文化活動吸引來園區,看著美麗與幸福相遇。

連橋墩下的空間都美化得綠意盎然~

這一幅圖叫『仲夏之夜』,穿透式的鐵道涵洞由許多牽牛花點綴,

慢慢延伸到頂上~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八尺高八十公尺寬的堤防牆上這苦楝樹,

總共用了兩.三萬個碗公片所切割黏貼的花,樹幹用酒甕,天牛用交趾陶作成。

 

一批批的遊客搭著遊園車(省去徒步的辛苦),看來這個社區的發展前途無量~

彩繪的牆面,都是一幅幅美麗的畫~

 

這整幅圖:http://youtu.be/dOhFc04IcwE

 

公園的座椅,每個都搭配非常美麗鮮明的圖案~

是不是很卡娃依?

 

連垃圾桶都可以這麼可愛~

 

若是火車回來時,帶來旅客和生機,大家感受是什麼,台灣故鄉人情味。

每一個社區,都有個身世,已經消逝的,並非不存在,

 

板頭社區找回了過去,找到了未來,社區重生的故事的主軸是,

『相信有一天 火車會回來』,這首歌也會永遠傳唱下去。

 

古笨港板頭藝術村

台灣玻璃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