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華地中海15天之旅-羅馬(五)比薩斜塔
5/14 遊輪停泊在比薩南方25公里處的利佛諾港
今天是一個晴空萬里的好天氣
遊輪上用過早餐,就準備出發陸地上行程了~
今天前往欣賞這被譽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比薩斜塔
比薩城,位於弗羅倫斯西北方向,歷史上聯結東西方的海濱城市。
但它的名氣,很大程度上是受惠於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位於義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的奇跡廣場上。
廣場的大片草坪上散佈著一組宗教建築,
它們是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13世紀)、
洗禮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紀)、鐘樓(即比薩斜塔)和墓園(建造于1174年),
它們的外墻面均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對獨立但又形成統一羅馬式建築風格。
比薩斜塔位於比薩大教堂的後面。
鐘樓始建於1173年,設計為垂直建造,
但是在工程開始後不久(1178年)便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而傾斜,
1372年完工,塔身傾斜向東南。
比薩斜塔是比薩城的標誌,1987年它和相鄰的大教堂、洗禮堂、墓園一起
因其對11世紀至14世紀義大利建築藝術的巨大影響,
而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評選為世界遺產。
舉世聞名的比薩斜塔,是義大利引以為傲的國寶,
它奇蹟似的美麗倩影,讓人們不禁要讚歎造物者的神奇。
義大利比薩斜塔修建於1173年,由著名建築師博納諾·皮薩諾主持修建。
它位於羅馬式大教堂後面右側,是比薩城的標誌。
開始時,塔高設計為100米左右,但動工五六年後,塔身從三層開始傾斜,
直到完工還在持續傾斜,在其關閉之前,塔頂已南傾(即塔頂偏離垂直線)3.5米。
1990年,義大利政府將其關閉,開始進行整修。
在實際工作中,許多有關專家對比薩斜塔的全部歷史
以及塔的建築材料、結構、地質、水源等方面進行充分的研究,
並採用各种先進的儀器設備進行測試。
比薩中古史學家皮洛迪教授研究後認為,
建造塔身的每一塊石磚都是一塊石雕佳品,
石磚與石磚間的粘合極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傾斜引起的斷裂,
成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個因素。
但他仍強調指出,現在當務之急是弄清比薩斜塔斜而不倒的奧妙。
從事觀測該塔的專家蓋裏教授根據比薩斜塔近幾年來傾斜的速度推測出,
斜塔將於250年後因塔身的重心超出塔基外緣而傾倒。
但是公共事務部比薩斜塔服務局的有關人員,針對蓋裏教授的看法提出了反駁,
認為只按數學方式推算是不可靠的,比薩斜塔是“一個由多種事實交織成的綜合性問題”。
另一些研究者調查發現比薩斜塔塔身曾一度向東傾斜,
爾後又轉向南傾斜,他們同樣認為該塔在過去幾百年間斜而不倒,
250年後倒與不倒恐怕不能局限于簡單的假設和預測。
當然,最關心斜塔命運的自然是比薩人,
儘管他們也對斜塔的傾斜感到擔憂,但更多的是驕傲和自豪,
為自己的故鄉擁有一個自認為可與世界上著名建築媲美的斜塔而感到自豪。
他們堅信它不會倒下,他們有這樣一句俗語,
比薩塔像比薩人一樣健壯結實,永遠不會倒下去。
他們對那些把斜塔重新糾正豎直的建議最為深惡痛絕。
如1934年,在地基及四週噴入90噸水泥,實施基礎防水工程,
塔身反而更加不穩,向周圍移動,傾斜得更快。
比薩大教堂鐘樓的建造開始於1173年8月,
工程曾間斷了兩次很長的時間,歷經約二百年才完工。
它的設計者至今未知。